所有笔记
总结5 线条基本规律 1.层级边界为主线 2.线条在形体结构转折的地方对相对较粗 3.线条在光影照不到的地方相对较粗 4.线条在受光事相对较细 画线条应避免的问题 1.乱线 2.蹭线 3.回笔 用同一只大小的笔通过改变手的轻重来画线条的浓淡粗细
如何把平面东西画成三维立体空间: 1.表现出体积和空间 2.透视是平面或者曲面上描绘物体的空间体积关系的方法和技术。换句话说,透视可以让画面变得更加真实 透视知识: 1.近大远小:物体距离我们越近就显得越大,物体距离我们越远就显得越小 2.消失点:打个比方,你站在一条直路上,你会注意到道路两侧和线上的线条在地平线上的一个点上相遇。 中心线将直线前进,侧面的线将向内倾斜直至所有线相交。 这个交点是消失点 3.视平线:眼睛垂直90度看向前方的视线就叫视平线 4.视平面:由物体上的诸点向视点投射出的若干视线所构成的平面叫做视平面,即由共面的无数视线组成的几何平面,其大小可无限延展,与画面的交线即为所画物体的透视 5.地平线:地面与天空相连成一条线就叫地平线 6.地平面:拍照者站在的任意平面都称之为地平面。例如,你在桥上画画,那地平面就是你站着的桥 7.灭线: *消失点落在的线 *当我们的视平面与地平面平行,灭线会与他们重合 *地平线只有一条而灭线和透视可以存在多条和多个 8.根据角度判断: A.1,2,3点透视: *前提是地平面和视平线垂直90度 *1点透视:一条边不平行 *2点透视:两条边不平行 *3点透视:三条边不平行 *平行:两条线交互形成90度 B.物体与线的位置(物体与灭线的位置) C.仰视与俯视所产生的3点透视 9.现实与插画的透视: A.画面的倾斜: *插画会出现 *地平线在三维世界是不会改变的 *插画上看到的都是对画面构图的处理 10.透视理论是建立在基础常识上使用的分析工具 11.1点透视:一个消失点 12.2点透视:两个消失点 13.3点透视:三个消失点 14.有时,消失点与灭线可能在画面外面
造型 ·线条(载体) ·色块 1.线条的基本概念 ——成本最低的绘画方式 ,构思和记载灵感的最佳帮手 人体,设计,穿着,动态,透视等 【色块更注重外轮廓的形状;细节刻画时间,成本上升】 2.线条的作用(绘画的重要方式) 造型:{轮廓、趋势(动态)、结构}、抽象、变形... 表达:{【空间、光影】--素描关系、层级}、性格(画师、角色)、情绪 /利用刻板认知、视觉错觉/ 3.握笔方式与用笔姿势 ·手指轻扶笔 ·手肘和肩是主力(画长线,s线手腕是有限的) ·细节刻画可用手腕 ||养成好习惯!|| ·一定的速度(慢速用手肘和肩,手腕抖) ·预热再下笔
鉴赏分析线稿: 1.通过处理后的线稿效果更强——(在线条交接转折区域,如脸颊等鼓起的地方)外形加重与卡点处理 PS:线条的处理方式:卡点、局部加重、轮廓加重、排线、暗部加重 2.线条处理能够体现空间(靠前的较重,反之)、疏密(排线表示情绪)、明暗 卡点:多画钝角线条来练习 加重:关注笔刷大小(外五内四),在转折区域或过渡区域加重 补充: 当下线稿细致度较高,且线稿细致与否不是判断线稿的唯一标准
混合模式 在右边类型下边 混合图层: 原理:混合模式是需要两个以上图层的,位于下方的是基色,在上方并且做出混合模式的图层,是混合色,两者相加得出的颜色是结果色。, 1,溶解:图像粒子化; 变暗 正片叠底 线性加深 颜色加深 深色同属变暗组: 1,变暗:对两个图层的亮度进行比较,比基色亮的部分会被剔除掉,比基色暗的部分则被保留; 2,正片叠底:两个图层颜色相同的图像的重叠部分颜色会加深;(画画时可用于阴影部分) 3,颜色加深:和正片叠底差不多,但饱和度较高。 变亮 滤色 颜色减淡 线性减淡 浅色同属提亮组: 1,变亮:与变暗相反,剔除比基色暗的部分,保留比基色亮的部分; 2,滤色:与正片叠底相反两个图层颜色可相互叠加,相交的部分颜色会减淡; 3,颜色减淡与颜色加深相反; 4,线性减淡与线性加深相反; 5,浅色和深色相反。 叠加 柔光 强光 亮光 线性光 电光 实色混合同为饱和度组: 1,叠加:基色和混合色融合得到中间色(对黑色和白色没有用); 2,柔光 强光 亮光 线性光 电光 实色混合都在高于百分之50灰度时有提亮的效果,低于百分之50灰度时有变暗的效果; 差值 排查 减去 划分同属于色异组,平时画画不常用; 色相 饱和度 颜色 明度同属于蒙色组: 1,色相:改变基色颜色的模式,注意只改变颜色,并不改变基色的深度(与明度,饱和度无关); 2,饱和度:饱和度数值高,则颜色高,数值低,则反之(不会改变色相和浓度); 3,颜色:是在基色的根本上改变的,基色越淡在图案上面更换的颜色越淡,返之越深 4,明度:可以改变基色的明暗度。